学校主页 |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育 >> 质量工程 >> 正文
质量工程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意见(试行)

2021年07月13日 09:53 教务处 点击:[]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意见(试行)

为全面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育教学理念,保障我校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经研究,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以指导各专业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并规范运行过程。意见中包含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具体如下:

一、评价机构

学院应成立专项工作评价专家组,并负责定期组织培养目标达成、毕业要求达成和课程目标达成等专项评价工作。

二、机制的建立及运行

(一)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处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最顶层,是制定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直接依据。

1.工作内容

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达成度评价两方面,具体评价人员、形式、周期等具体内容见下表。

1-1 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主要内容

评价

项目

评价

人员

评价

形式

评价

周期

评价

依据

评价

内容

培养目标合理性

学院评价专家组;

本校师生,高校同行专家,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等。

研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

两年

1.学校人才培养定位;

2.专业办学特色和资源;

3.校友主流职业发展情况;

4.用人单位对人才发展潜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需求等;

5.《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

6.《国标》及认证标准等。

重点关注培养目标与内外部需求的吻合度,包括全球化和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国家和地区发展变化,行业和用人单位发展变化,学校定位和专业教育发展变化,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及改进措施的合理性等。

培养目标达成度

 

学院评价专家组;

毕业3-5 年左右的学生;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等。

 

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

每年

1.毕业生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2.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3.其它校外利益方的调查反馈意见等。

1.毕业3-5 年左右的学生对培养目标的认可程度、个人发展现状及其他建议和意见;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认可程度和其他意见和建议;

3.实习实践单位、学生家长、返校校友的调查反馈意见等。

2.评价流程

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流程见附件一图1,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流程见附件一图2

3.评价结果

学院评价专家组将评价工作过程收集到的数据、信息汇总,形成培养目标合理性、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并反馈至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培养目标修订的依据。

(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是检验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必备环节,是发现学生能力短板,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机制。

1.工作内容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工作主要包括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合理性、课程体系合理性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等三方面,具体评价人员、形式、周期等具体内容见下表。

2-1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主要内容

评价

项目

评价

人员

评价

形式

评价

周期

评价

依据

评价

内容

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合理性

学院评价专家组、

学院相关领导、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代表等。

材料审查、座谈等

两年

1.专业培养目标;

2.《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

3.《国标》及认证标准等。

1.毕业要求的覆盖性;

2.指标点可衡量;

3.改进措施合理性。

课程体系合理性

学院评价专家组、

学院相关领导、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代表和企业行业专家等。

材料审查、座谈等

两年

1.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

2.《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

3.《国标》及认证标准等。

1.课程体系设计的系统性;

2.课程设置的符合度;

3.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的合理性;

4.企业行业专家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的参与情况;

5.改进措施合理性。

达成度

毕业要求达成度

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小组(学院根据工作需要组建)。

成绩计算、调查问卷等

每学年

1.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质量评价结果(包括学生课程成绩及课程达成调查问卷);

2.调查问卷(应届毕业生调查问卷)。

本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

2.评价流程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基于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合理性、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基础上开展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包括直接评价及间接评价。

1)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合理性评价

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的合理性评价主要采用审核式评价。学院评价小组在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合理的基础上,对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1)毕业要求的覆盖性

主要审阅毕业要求是否明确、公开,是否覆盖规定的相关要求(工科专业需覆盖工程教育认证标准12条)。

2)指标点可衡量

评价小组对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主要审阅指标点分解能否反映正确理解了标准(工科专业要理解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相关要求,指标点是否“可衡量”。

3改进措施合理性评价

参照最近一次毕业要求修订记录,评价是否有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

2)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

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表见附件二(表1)。

3)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流程见图3,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计算方法见附件三。

4)评价结果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专家组依据专业提供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报告形成评价结论,并反馈至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修订的依据。

(三)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课程标准的合理性是保证课程目标达成的前提,课程作为教学的基本单元,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直接影响毕业要求达成的最终情况。

1.工作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合理性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两方面,具体评价人员、形式、周期等具体内容见下表。

3-1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主要内容

评价

项目

评价

人员

评价

形式

评价

周期

评价

依据

评价

内容

课程标准合理性

学院评价专家组高校同行专家。

定量打分评价、座谈、访谈等方式。

两年

1.《课程标准编制规定》;

2.专业培养方案。

1.课程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2.课程教学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性;

3.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达成的检验性;

4.改进措施合理性。

课程目标达成度

学院评价专家组。

材料审查、座谈、访谈等。

每学期

课程标准

主要针对课程目标达成基于的评价依据合理性进行评价:

1.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的符合性;

2.各种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的准确性;

3.课程考核命题的覆盖度;

4.课程达成度计算及考核结果的有效性;

5.学生自评、教师评学及教师自评和持续改进情况的有效性。

2.评价流程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评价流程见附件一图4。课程标准合理性评价见表附件二(表2),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表见附件二(表3),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见附件四。

3.评价结果

学院评价专家组将评价工作过程收集到的数据、信息汇总,形成课程标准合理性、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并反馈给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依据。

三、持续改进

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学院评价专家组将各环节的达成度评价结果及持续改进建议反馈到学院及任课教师或学校相关部门,相关责任人针对性地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并及时进行改进,形成可持续改进的闭环运行机制。

四、资料保存

所有评价的原始资料和记录由学院负责留存,留存期限不少于5年。

五、有关要求

本办法是学校关于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纲领性文件,各学院根据本办法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并按照文件要求定期开展相关评价工作,做好相关工作文档记录及信息交流反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附件一:评价流程图

附件二:评价用表

附件三: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计算方法

附件四: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计算方法

附件一 评价流程图

 

 

1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流程

 

 

2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流程


3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流程图


4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流程


附件二  评价用表

课程体系评价表(专家用表)

评价专业:                   评价时间:

评价

指标

具体要求

评价等级

评价说明

 

A

B

C

D

 

课程体系设计的系统性评价

1.总学分数适中。

 

 

 

 

 

2.各课程学分设置比例合理。

 

 

 

 

 

3.必修课先修后修关系合理。

 

 

 

 

 

课程设置与标准符合度评价

4.课程设置覆盖《国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补充标准要求。

 

 

 

 

满足标准为A 不满足为 D

5.各类型课程设置比例符合《国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补充标准要求。

 

 

 

 

满足标准为A 不满足为 D

对毕业达成的支持性评价

6.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均有效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全覆盖为 A 否则为 D

7.课程与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关系合理。

 

 

 

 

合理为 A 否则为 D

8.指标点对应的支撑课程HML 分配合理(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实践环节对毕业要求为高度支撑(H))。

 

 

 

 

合理为 A 否则为 D

企业行业专家的参与情况

9.参与形式和任务分工明确,参与过程和意见记录详实。

 

 

 

 

 

10.专家意见汇总、分析详细,且有采用情况报告。

 

 

 

 

 

改进措施的合理性

11.有课程体系修订的记录 。

 

 

 

 

 

12.针对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结果所采取的改进措施合理,并有效实施。

 

 

 

 

 

ABCD 各等级合计

 

 

 

 

评价结果:

评价人 信息

姓名

单位

职称

 

 

 

 

 












注: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等,E为评价总指标点个数。未作评价说明的指标点评分原则:A-完全满足指标要求;B-大部分满足指标要求;C-基本满足指标要求;D-不满足指标要求。评价结果满足(A+B/E*100% 90%,C/E* 100%10%, D =0 为合格。


 

注:课程体系评价表部分评价指标解释

 

1.课程体系设计的系统性

课程体系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恰当,必修课先行后续关系合理,具有系统性。

 

2.课程设置的符合度

课程设置应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等要求相符合。所设置的课程需包含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或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且各类课程所占学分比例符合标准要求。

 

3.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的合理性

1)课程支撑矩阵布局合理。每项毕业要求都有合适的课程支撑,均涵盖强中弱支撑课程,没有明显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非技术类毕业要求。

2)重点支撑课程明确。每项毕业要求都应有重点支撑的课程(H),重点支撑课程应体现专业核心课程与重要实践性环节的作用。

 

4.企业行业专家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的参与度

课程体系设计与修订中,企业、行业专家应有实质性参与;专家有明确的参与形式和任务分工,有详实的参与过程和专家意见记录;有专家意见汇总分析及采用结果报告。

 


 

课程标准评价表(专家用表)

评价专业:           评价课程:         评价时间:

评价

指标

具体要求

评价

等级

A

B

C

D

课程目标的合理性

1.课程目标与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明确合理,且清晰可衡量。

 

 

 

 

课程教学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性

2.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对接紧密,其深度与广度与课程目标要求相匹配。

 

 

 

 

3.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符合课程特点,能有效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课程考核对目标达成的检验性

4.考核方式符合考核内容特点。

 

 

 

 

5.评分标准明确合理。    

 

 

 

 

6.及格级别体现课程目标达成基本要求。

 

 

 

 

改进措施的合理性

7.有课程标准修订的记录 。

 

 

 

 

8.针对课程标准合理性评价结果所采取的改进措施合理,并有效实施。

 

 

 

 

ABCD 各等级合计

 

 

 

评价人

信息

姓名

单位

职称

 

 

 









注:评价等级分为 ABCD 四等,E 为评价总指标点个数。未作评价说明的指标点评分原则:A-完全满足指标要求;B-大部分满足指标要求;C-基本满足指标要求;D-不满足指标要求。

评价结果满足(A+B/E*100% 90%C/E* 100%10%, D =0 为合格。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表(专家用表)

评价专业:           评价课程:         评价时间:

评价

项目

具体要求

评价

等级

A

B

C

D

直接评价

 

 

1.考核内容有效对所支撑毕业要求能力点的考核。

 

 

 

 

2.命题是否完整体现了对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分值和覆盖面。

 

 

 

 

3.考核方式能够有效评价学生获取该指标点所列能力。

 

 

 

 

4.各类考核方式对应的考核标准设置合理。

 

 

 

 

5.“及格”标准体现了课程目标达成的“底线”。

 

 

 

 

6.考核成绩分步合理,考核试题难易程度适中。

 

 

 

 

间接评价

7. 间接评价学生问卷设计合理、有效。

 

 

 

 

8.间接评价结果分析合理。

 

 

 

 

持续改进

9.达成度评价的过程数据和结果有效用于课程持续改进。

 

 

 

 

10.课程改进措施切实可行。

 

 

 

 

总体评价结果:

评价人

信息

姓名

单位

职称

 

 

 









注:评价等级分为 ABCD 四等,A-完全满足指标要求;B-大部分满足指标要求;C-基本满足指标要求;D-不满足指标要求。

 

附件三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计算方法

    各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实际情况确定本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目标值。每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值大于或等于毕业要求达成目标值,则评价结果为“达成”,否则为“未达成”。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由两部分构成: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计算方法如下:

一、直接评价

直接评价应选择重点支撑的课程(即密切支撑毕业要求各项指标点的相关课程,而非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评价数据作为评价依据,直接评价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基于本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的关联矩阵表,为每一个指标点选取 35 门课程作为该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的课程

    2.根据所选的评价课程对毕业指标点的贡献度设置课程的权重值(01.0),同一指标点的评价课程支撑权重值之和为 1

3.查阅评价课程的课程目标评价文档《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表》,获取课程对应各指标点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值;

4.针对各指标点将各评价课程对应该指标点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值乘以权重后求和,即得到各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值,指标点达成度最小值为对应的毕业要求直接评价的达成度值。计算用表可参照下表。

该工作由各学院及专业负责组建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小组具体实施。

 

 

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情况直接评价表(样例)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

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

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值(∑课程评价值)

毕业要求 达成情况评价结果

毕业要求 1

1.1

课程1

0.21

0.90

0.82(选取各指标点最小值)

 

课程2

0.15

课程3

0.25

课程4

0.17

课程5

0.12

1.2

课程1

0.2

0.82

课程2

0.15

课程3

0.17

课程4

0.1

课程5

0.2

毕业要求 2

 

二、间接评价

主要指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自我评价。针对毕业要求的达成状况,发放调查问卷或者采用座谈等其他方式,了解毕业要求的达成状况给予评价的方法。

由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小组制定出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调查问卷,组织相应的座谈活动,并负责问卷的发放、调查、回收、统计以及座谈活动相关数据的整理。毕业要求达成度间接评价,由各学院负责,每年进行 1次,通过对问卷调查、座谈活动的情况汇总,间接地获得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

在问卷调查评价中,本专业根据不同的调查目标(或指标),对目标的认同度(或达成度)1 -5分表示,认同度值(达成度值)计算方法是基于有效回收的问卷份数,对问题(目标)各项的打分统计结果的加权平均值与满分(5分)的比值,该值最大为1,计算公式如下:

认同度(达成度)值计算的最小值≥认同度(达成度)值的目标值,即评判为达成。

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情况间接评价问卷样表

毕业要求

达成状况

5

4

3

2

1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

 

 

 

 

 

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认同(非常不满意), 2”分表示不认同(不满意),3”分表示基本认同(基本满意),“4”分表示较认同(较满意),“5”分表示非常认同(非常满意)

三、评价结果

毕业要求达成度最终评价结果由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综合分析得出,重点参考直接评价得出的数据结果,间接评价结果作为补充和佐证。

 


 

附件四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是课程教学的必备环节。课程责任教师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以选择该门课程的全体学生为评价对象,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包括课程成绩直接评价和面向选课学生的问卷调查间接评价。课程责任教师通过对直接与间接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全面进行教学反思,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并最终达成毕业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流程及计算方法如下:

一、评价流程

1.课程教学完成后,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及课程具体情况完成课程命题考核内容(附表1),并由课程负责人进行审核。

2.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并计算课程达成度(附表2);同时任课教师完成学生自评问卷调查,任课教师基于学生课程达成度计算结果及学生自评问卷调查结果,形成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报告(附表4)。

二、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采用课程成绩直接评价及问卷调查间接评价。

1.课程成绩直接评价

课程采用100分制考核,则采用直接的考核成绩分析法对课程

的达成度评价;

针对课程教学所采用课程考试成绩直接评价。通过对课程教学达成评价的结果分析与评判,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并在下一个教学循环中实施改进措施,促进毕业要求的达成。

课程责任教师根据各自课程的特点,对课程达成过程进行分析、分解、细化,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大纲相符的成绩考核评价的指标点;确立成绩考核评价的指标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关联度矩阵);制定成绩考核评价的指标点的考核标准,并依照考核标准完成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

根据所有学生的各个指标点的评定成绩在毕业要求支撑点的成绩统计,给出学生的达成状况的评价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如某课程的考核采用五级分制或二级分制(如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通过、不通过),则需要采用评分分析法(尺规评价法)来评价该课程达成度。

2.问卷调查间接评价

基于调查问卷的评价,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课程目标的达成状况,发放调查问卷或者采用电话等其他方式咨询,来了解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及对课程目标的达成状况给予评价的方法。在调查评价中,本专业根据不同的调查目标(或指标),对目标的认同度(或达成度)1 -5分表示,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认同(非常不满意), 2”分表示不认同(不满意),3”分表示基本认同(基本满意),“4”分表示较认同(较满意),“5”分表示非常认同(非常满意)。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调查问卷见附表3

认同度值(达成度值)计算方法:对目标的认同度(或达成度)值,基于有效回收的问卷份数,对问题(目标)各项的打分统计结果的加权平均值与满分(5分)的比值,该值最大为1,计算公式如下:

 

 

认同度(达成度)值计算的最小值≥认同度(达成度)值的目标值,即评判为达成。

三、评价结果

课程目标达成度最终评价结果由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综合分析得出,重点参考直接评价得出的数据结果,间接评价结果作为补充和佐证。


 

附表课程考试命题合理性评价表(供参考)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学时分布

考分分布

填空题

选择题

分析题

综合题

……

学时

比例

考分

比例

考分

比例

考分

比例

考分

比例

考分

比例

 

课程目标1

考查……

 

 

 

 

 

 

 

 

 

 

 

 

 

课程目标2

考查……

 

 

 

 

 

 

 

 

 

 

 

 

 

课程目标3

考查……

 

 

 

 

 

 

 

 

 

 

 

 

 

课程目标4

考查……

 

 

 

 

 

 

 

 

 

 

 

 

 

 

 

 

 

 

 

 

 

 

 

 

 

 

 

课程负责人评价(考试命题是否合理):

 

                                                                                    签字:

                                                                                                  

 

 

附表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达成度直接评价计算表(供参考)

毕业要求

1.1

3.1

课程目标

1

2

3

考核方式

考试

过程考核

考试

过程考核

考试

过程考核

试题

作业

报告

试题

作业

报告

试题

作业

支撑内容及分值

 

 

 

 

 

 

 

 

 

 

 

 

姓名

总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得分

张三

 

 

 

 

 

 

 

 

 

 

 

 

 

李四

 

 

 

 

 

 

 

 

 

 

 

 

 

……

 

 

 

 

 

 

 

 

 

 

 

 

 

平均得分

 

 

 

 

 

 

 

 

 

 

 

 

平均分(考试+过程)

 

 

 

考核分(考试+过程)

 

 

 

课程目标达成度:
 
平均分/考核分

 

 

 

指标点对应权重

 

 

 

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权重值*课程目标达成度

 

 

 

 

附表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调查问卷(供参考)

各位同学大家好:

请同学们针对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特定课程目标,逐条对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达到的特定课程目标达成状况进行自我评价。“1”分表示非常不认同(非常不满意), “2”分表示不认同(不满意),“3”分表示基本认同(基本满意)“4”分表示较认同(较满意)“5”分表示非常认同(非常满意)。你的评价结果将作为授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你的毕业要求达成的重要依据。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课程目标

达成状况

5

4

3

2

1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分析:

1)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2)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与原因分析:

对课程教学过程及授课教师的意见与建议:

 

 

 

 

 

 

 

 

 

 

 

附表课程教学质量总结(供参考)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开课班级

 

学生人数

 

课程性质

 

一、课程评价结果分析

1.总成绩分析(客观描述成绩分布)

 

 

2.课程目标达成分析(依据直接评价、间接评价结果综合分析每个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明确存在问题)

 

 

 

二、上一轮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三、持续改进措施

 

 

                                                                                    课程责任教师:

                                                                                                              

 

下一条:关于下发《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关闭





新城校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爱民街49号 邮编:010051        准格尔校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新区 邮编:010321

综合办公室:0471-6576212;教务办公室:0471-3602768;学生工作办公室:0471-3600792; 学科办公室(研究生):0471-3820863